你好,欢迎来到妙如意易经文化!

十二时辰对照表,12时辰查询,一个小时几个小时?

2018-11-08 12:57:08 945

十二时辰对照表


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
23:00-00:5901:00-02:5903:00-04:5905:00-06:5907:00-08:5909:00-10:59
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
11:00-12:5913:00-14:5915:00-16:5917:00-18:5919:00-20:5921:00-22:59

在现代生活中,时间的记录单位是通过“时分秒”来记录的,但是在中国古代的事件记录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,那就是十二地支。

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,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,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。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,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。

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、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、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、独创于世的。生活之美,被古人融入点点滴滴。

十二时辰的读音

十二时辰发音:zi(第三声)、chou(第三声)、寅 yin(第二声)、卯 mao mao (第三声)、辰 chen(第二声)、巳 si(第四声)、午 wu(第三声)、未 wei(第四声)、申 shen(第一声)、酉you(第三声)、戌 xu(第一声)、亥 hai(第四声)。

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
chǒuyínmǎochén
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
weìshēnyǒuhaì

十二时辰怎么读(读音)?

子(zǐ)、丑(chǒu)、寅(yín)、卯(mǎo)、辰(chén)、巳(sì)、午(wǔ)、未(wèi)、申(shēn)、酉(yǒu)、戌(xū)、亥(hài)。

子时:00-02点;
丑时:02-04点;
寅时:04-06点;(“银”的读音)
卯时:06-08点;(“猫”的读音三声)
辰时:08-10点;
巳时:10-12点;(“四”的读音)
午时:12-14点;
未时:14-16点;
申时:16-18点;(“伸”的读音)
酉时:18-20点;(“有”的读音)
戌时:20-22点;(“需”的读音)
亥时:22-24点。(“害”的读音)

十二时辰详解

时辰时间对照表
早子时(zǐ)夜半24:00-01:00三更
丑时(chǒu)鸡鸣01:00-03:00四更
寅时(yín)平旦03:00-05:00五更
卯时(mǎo)日出05:00-07:00
辰时(chén)食时07:00-09:00
巳时(sì)隅中09:00-11:00
午时(wǔ)日中11:00-13:00
未时(wèi)日映13:00-15;00
申时(shēn)哺时15:00-17:00
酉时(yǒu)日入17:00-19:00
戌时(xū)黄昏19:00-21:00一更
亥时(hài)人定21:00-23:00二更
夜子时(zǐ)夜半23:00-24:00三更

【子时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(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)。

【丑时】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(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)。

【寅时】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(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)。

【卯时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(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)。

【辰时】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,(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)。

【巳时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(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)。

【午时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)。

【未时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跌。(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)。

【申时】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:(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)。

【酉时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(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)。

【戌时】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(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)。

【亥时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时夜色已深,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静。(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)。

十二时辰的部分别称汇总

1、夜半 【yè bàn】: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 宵分
  2、鸡鸣 【jī míng】:荒鸡
  3、平旦 【píng dàn】: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 早朝 昧爽 旦日 旦时
  4、日出 【rì chū】: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晓
  5、食时 【shí shí】:早食 宴食 蚤食
  6、隅中 【yú zhōng】:日禺 禺中 日禺
  7、日中 【rì zhōng】: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当午
  8、日昳 【rì dié】:日昃 日仄 日侧 日跌 日斜
  9、晡时 【bū shí】:馎时 日馎 日稷 夕食
  10、日入 【rì rù】:日没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
  11、黄昏 【húang hūn】: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闇 日堕 日曛 曛黄
  12、人定 【rén dìng】:定昏 夤夜

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

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,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。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,人们将中西时点,分别称为“大时”和“小时”。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“大时”忘淡,而“小时”沿用至今。古时的时(大时)不以一二三四来算,而用子丑寅卯作标,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,以为易记,具体划分如下:

时辰北京时间属相别名和描述
子时23:00-00:59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鼠在这时间最活跃。
丑时01:00-02:59鸡鸣,又名荒鸡,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。
寅时03:00-04:59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老虎在此时最猛。
卯时05:00-06:59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
辰时07:00-08:59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。月亮又称玉兔,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。相传这是“群龙行雨”的时候。
巳时09:00-10:59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。
午时11:00-12:59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。这时候太阳最猛烈,阳气达到极限,阴气将会产生,而马是阴类动物。
未时13:00-14:59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跌。羊在这段时间吃草。
申时15:00-16:59哺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。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。
酉时17:00-18:59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鸡於傍晚开始归巢。
戌时19:00-20:59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时太阳已经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狗开始守门口。
亥时21:00-22:59
人定,又名定昏等定,又名定昏等:此时夜色已深,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,安歇睡眠了。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。

“更”和“鼓”的区分

图: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

我们现在民用的是北京时间,以晚上的12点(24:00)为界线划分今天和明天,但是我们算命方面的时间,不是按照北京时间来划分界线的,因为在古代是没有“北京时间”这个词汇和定义的。古代是以子时为一天的开始,就是说每一天新的开始就是子时。也就是说每天晚上的11点开始,就是属于第二天了。就像公历2003年8月6日23:20——对应的就是农历2003年7月9日23:20 那么这个时间出生的人按照古法正确的定义就是 农历2003年7月10日子时的生人。还没有过晚上的12点怎么可以说是第二天的呢?因为上面说到的古代不是以北京时间的晚上12点来分界的,而是以北京时间的晚上11点来作为分界,也就是说北京时间23:00那么就算是第二天。

古人说时间,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,白天说“钟”,黑夜说“更”或“鼓”。又有“晨钟暮鼓”之说,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,晨起(辰时,今之七点)撞钟报时,所以白天说“几点钟”;暮起(酉时,今之十九点)鼓报时,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。夜晚说时间又有用“更”的,这是由于巡夜人,边巡行边打击梆子,以点数报时。全夜分五个更(此处“更”在方言中读“jīng”,汉语规范化后读“gēng”),第三更是子时,所以又有“三更半夜”之说。出处:《宋史·赵昌言传》:“四人者(陈象舆、胡旦、董俨、梁灝)日夕会昌言第。京师为之语曰:‘陈三更,董半夜’。”

一日有十二时辰(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),一时辰有八刻(一刻合现代15分钟),一刻有三盏茶(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),一盏茶有两炷香(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),一炷香有五分(一分合现代30秒),一分有六弹指(一弹指合现代5秒),一弹指有十刹那(一刹那合现代0.5秒)。

古代“更”与现代时间对照表

古代时间现代时间
一更17:00—21:00(晚上7点—晚上9点)
二更21:00—23:00(晚上9点—晚上11点)
三更23:00—01:00(晚上11点—凌晨1点)
四更01:00—03:00(凌晨1点—凌晨3点)
五更03:00—05:00(凌晨3点—凌晨5点)

十二时辰养生法(黄帝内经时辰养生)

十二时辰养生法,又名黄帝内经时辰养生,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图,十二时辰对应五脏六腑图。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,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。从古到今已被证明: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,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,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。

子时 (23点至1点),胆经最旺。 胆汁需要新陈代谢,人在子时入眠,胆方能完成代谢。“胆有多清,脑有多清。”凡在子时前入睡者,晨醒后头脑清新、气色红润。反之,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,易生肝炎、胆囊炎、结石一类病症,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“胆怯”。这个时辰养肝血(阴)最好。

丑时 (1点至3点),肝经最旺。 “肝藏血。”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,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,新鲜血液需要产生,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。如果丑时不入睡,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,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。黄帝内经讲:“卧则血归于肝”。所以丑时未入睡者,面色青灰,情志倦怠而躁,易生肝病。

寅时 (3点至5点),肺经最旺。 “肺朝百脉。”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,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,通过肺送往全身。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,精神充沛。寅时,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,剧咳或哮喘或发烧。

卯时 (5点至7点),大肠经最旺。 “肺与大肠相表里。”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,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,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、排出渣滓的过程。因此,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。

辰时 (7点至9点),胃经最旺。 所以,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。如果胃火过盛,嘴唇干,重则唇裂或生疮,可以在7点清胃火。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。

已时 (9点至11点),脾经最旺。 “脾主运化,脾统血。”脾是消化、吸收、排泄的总调度,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。“脾开窍于口,其华在唇。”脾的功能好,消化吸收好,血的质量好,所以嘴唇是红润的。否则唇白,或唇暗、唇紫。脾虚者 9点健脾;湿盛者9点利湿。

午时 (11点至13点),心经最旺。 “心主神明,开窍于舌,其华在面。”心推动血液运行,养神、养气、养筋。人在午时能睡片刻,对于养心大有好处,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。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;心率过速者滋心阴。

未时 (13点至15点),小肠经最旺。 小肠分清浊,把水液归于膀胱,糟粕送人大肠,精华输送进脾。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。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、疏肝理气;

申时 (15点至17点),膀胱经最旺。 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,水液排出体外,津液循环在体内。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,即咳而遗尿。申时人体温较热,阴虚的人尤为突出,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。

酉时 (17点至19点),肾经最旺。 “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。肾为先天之根。”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,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。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。

戌时 (19点至21点),心包经最旺。 “心包为心之外膜,附有脉络,气血通行之道。邪不能容,容之心伤。”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,又是气血通道。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,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。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;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。

亥时 (21点至23点),三焦经最旺。 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,有主持诸气、疏通水道的作用。亥时三焦通百脉。人如果在亥时睡眠,百脉可休养生息,对身体十分有益。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,亥时百脉皆通,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。

这样,12时辰养生就全部介绍完了。它的规律就是要按照经络和脏腑,还有阴阳气化来进行养生。嘻嘻网十二时辰小编总结了一首歌诀帮你来养生:

寅时天亮便起身,喝杯开水楼下行;

定时如厕轻如许,卯时晨练最宜人;

辰时看书戏幼孙,巳时入厨当灶君;

午时进餐酒少饮,未时午休要抓紧;

申时读报写诗文,酉时户外看流云;

戌时央视新闻到,闭目聆听好养神;

亥时过半快洗漱,子时梦中入画屏;

丑时小解一时醒,轻摩“三丹”气血盈;

脉络通畅心如水,一觉睡到金鸡鸣。

一天中的12个时辰与人体的12条静脉息息相关,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,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。人应该按照脏腑的兴衰来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。

时间可以分为十二时辰,人体有十二经络,每条经络有各自运行的黄金时间,其实,每一个时辰都有对应的运行经络,十二时辰和十二经络对应起来,能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。

十二时辰别名解析对应生肖当令器官循行经脉常见症状时辰宜忌
子时 23:00-01:00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由天黑转为天亮这一时间段。胆经头晕目眩、口苦、善太息。宜:睡觉。 忌:熬夜;吃夜宵。
丑时 01:00-03:00鸡鸣,又名荒鸡。指深夜过后,鸡鸣之时。肝经胸闷、疲倦、黑眼圈、特别容易烦躁。宜:熟睡。 忌:熬夜;生闷气;久视。
寅时 03:00-05:00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。天刚蒙蒙亮的时候。肺经肺部胀满、咳嗽气喘、缺盆部(包括喉咙)疼痛。宜:熟睡或导引吐纳,调理肺经。 忌:熬夜。
卯时 0500:07:00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。指太阳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大肠大肠经牙齿疼痛、颈部肿大。宜: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;排便;调理大肠经。 忌:饮酒。
辰时 07:00-09:00食时,又名早食。吃早饭的时间。胃经腹胀肠鸣、消化不良。宜:及时吃早餐,调理胃经。 忌:早餐质量不好
巳时 09:00-11:00隅中,又名日禺。临近中午的时候。脾经舌根强直、食则呕吐、胃脘疼痛、腹内发胀、时时嗳气。宜:适量饮水,调理脾经。 忌:思虚过度,久坐不动。
午时 11:00-13:00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。此时太阳最猛烈。心经喉咙干燥、头痛、口渴难忍。宜:吃午餐;小憩;静养阴血,调理心经。 忌:午餐过多;餐后马上运动。
未时 13:00-15:00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。指太阳偏西。小肠小肠经喉咙痛、颔部肿、肩痛如裂、臂痛如断。宜:调理小肠经。 忌:多吃食物。
申时 15:00-17:00哺时,又名日哺、夕食。指傍晚。膀胱膀胱经头痛、眼睛痛、颈项痛。宜:适量饮水;运动;抓紧时间工作;调理膀胱经。 忌:憋小便。
酉时 17:00-19:00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。指太阳落山的时候。肾经四肢冰冷、腰酸背痛、耳鸣。宜:休息;调理肾经。 忌:过劳。
戌时 19:00-21:00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。此时太阳己经落山,天将黑。心包心包经胸痛、心律不齐、手部灼热。宜:吃晚餐;心情快乐;散步,调理心包经。 忌:晚餐过于肥腻;生气。
亥时 21:00-23:00人定,又名定昏。此时夜色己深,人们己经停止活动,并己经安歇。人定也就是人静。三焦三焦经耳聋、听声音模糊、咽喉肿痛、喉咙闭塞。宜:心平气和;入睡;调理三焦经。 忌:熬夜;生气;饮茶。

凌晨三点至凌晨五点:肺经运行

呼吸系统会在此时进行修复,有呼吸道疾病者,特别是老人和孩童,常会在这段时间出现咳嗽的现象,那是因为肺经会于此时进行排痰。相对的,经常在此时无法好好休养者,往往也会产生呼吸道方面的疾病。

凌晨五点至七点:大肠经运行

排泄系统在此时慢慢启动,随着日照初升,身体也逐渐苏醒,接着进行排便。通常此时休养不够,或是没有进行排便者,易有代谢方面的问题,身体也容易累积不净的体液或宿便,长期如此会造成肠道负担,导致诸多疾病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凌晨三点至早晨七点是人体生命现象最为低下的一段时间。气血大量发散,人体需要大量用氧。若肺经和肠经虚弱,又疏于保养和保暖,严重者易于此时死亡。也因此,老人家猝死,往往多发生在此时。

早晨七点至九点:胃经运行

此段时间是一天当中,补充气血的最佳时刻,因此早餐也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。通常此段时间不吃早餐者,除了肠胃功能容易受损,也常见体型过胖或过瘦,原因就是肠胃吸收不佳,或是饿过头之后的暴饮暴食导致。

早晨九点至十一点:脾经运行

人体气血运行在此时进入高峰,脑力和体力运行也最为旺盛。前一夜能够好好休养生息,早晨能够好好吃早餐的人,往往能在此时展现最佳活力,思绪和决断力都能在此时发挥极致。相反的,前一晚熬夜、失眠或是睡眠质量不佳者,身体带氧量不足,自然容易呵欠连连,思绪不清而且感觉疲累。若是加上不吃早餐,气血相形虚弱,更会像电力耗尽的电池,整个人显得倦怠无力,甚至因此而变得烦躁易怒。

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:心经运行

同时也是血液运行的高峰。此时心脏需要较多的能量来推动血液循环,加上午间阴阳气交接,因此人体会感觉些微倦怠,适合小憩以补充体力。特别有心脏疾病者,中午时应该好好用餐并稍作休息,千万不可一边捧着便当在计算机或办公桌前,一边工作一边进食,否则容易出现心神不宁或是心律不齐等毛病。

下午一点至三点:小肠经运行

血液准备往全身运送,有利消化。此时不适合运动,适合休养,让小肠好好工作。有句俗语说“过午不食”,多数人都以为是中午以后不再吃东西,事实上,从经络循行角度来看,指的是中餐时间不宜超过下午一点,此时不要继续进食,加重胃部的负担,而让血液流注于小肠,好好消化来自胃部的食物。

下午三点至五点:膀胱经运行

申时是人记忆力最好、思维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段,故古有「朝而授业,夕而习复」之说。此时犯困乃阳气不足之兆,生活中应注意养阳。申时也是拍打按摩膀胱经的最佳时机,可以找位同事一起互相从上往下拍打脊柱的两侧。腰部不能用力轻轻按揉就好。

下午五点至七点:肾经运行

一般在下午三点左右,上班族都会有十分钟的休息或下午茶,因为由小肠经接过来的气,将由眼内开始循行人体背面部位,此时,身上的水分进行代谢,体内杂质准备有效排出,不少人容易在下午过后水肿,或是肢体膨胀,原因就是膀胱经和肾经循行不顺,体内水分代谢不佳。若在此时感到疲劳,也表示气血明显不足,健康状况已经亮起红灯。当膀胱经气往下走接上肾经时,身体也开始贮存能源,欲使肾气充足,因此,肾上腺素分泌最为旺盛,生命现象也最为旺盛,晚餐进食适合在此时进行,但不适合吃太多,俗话说:“晚餐要吃少。”因为接下去的心包经、三焦经可以进行较剧烈的运动。

晚间七点至晚间九点:心包经运行

此时,身体已经补充够营养,多气多血,气血循行全身和身体末梢,是最适合运动的时候,运动的效率可达到最高。不过不建议进行激烈运动,而应以和缓的散步和简单的关节体操等来调和,以免过于亢进,影响接下来的气血收纳。

注:心包经和心经不同。

晚间九点至晚间十一点:三焦经运行

此时体内废物更有效排泄,气血也将开始收纳、贮存,以备明日所需。很多人常常纳闷,三焦到底是什么?因为人体当中根本找不到名为三焦的脏器。其实三焦泛指包在各种脏器外的“外膜”,功能即保护各大脏腑。三焦又分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,指的就是上中下三处体腔的保护膜。此外,三焦主的是内分泌,对人体的生长与修复有极大影响。免疫力不好的人,在此时应该就寝;成长中的孩童,更应于此时好好睡觉,才不会错失生长的黄金时间。

晚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:胆经运行

一天活动下来,身体开始疲劳,该是休息的最佳时刻。由上一段时辰的发散而开始收敛,身体应进入休息状态,特别是肝胆功能不佳的人,这段时间应该进入睡眠状态,以备身体进行下一个时辰的造血、滤血以及新陈代谢。

凌晨一点至凌晨三点:肝经运行

肝进行藏血、存肝醣的动作,将血液、体液酸性降低,并促进内分泌正常代谢,许多人过度疲劳,就是在此段时间未能充分休息(熟睡),故造成血糖过高,肝功能耗损,健康也往往因此拉响警报。

比时辰更小的古代时间单位

看过武侠小说的人,肯定知道一炷香,一盏茶,一弹指,一刹那等说法,那么一炷香的时间是多久?一盏茶是多长时间?一弹指,一刹那究竟多么短暂?

一日有十二时辰(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),一时辰有八刻(一刻合现代15分钟),一刻有三盏茶(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),一盏茶有两炷香(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),一炷香有五分(一分合现代30秒),一分有六弹指(一弹指合现代5秒),一弹指有十刹那(一刹那合现代0.5秒)。

在中国古代,人们用“铜壶滴漏”的方法计时,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,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。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,一点到三点为丑时,三点到五点为寅时,其余的以此类推。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,所以,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,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“大时”,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“小时”。以后,随着钟表的普及,“大时”一词也就消失了,而“小时”却沿用至今。

刻———古代用漏壶计时。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。播水壶分二至四层,均有小孔,可滴水,最后流入受水壶,受水壶里有立箭,箭上刻分100刻,箭随蓄水逐渐上升,露出刻数,以显示时间。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,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。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.4分钟。所以“午时三刻”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 43.2分

旧小说有“午时三刻开斩”之说,意即,在午时三刻钟(差十五分钟到正午)时开刀问斩,此时阳气最盛,阴气即时消散,此罪大恶极之犯,应该“连鬼都不得做”,以示严惩。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,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,并非是正午最盛,而是在午时三刻。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,亦即是斩刑有轻重。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,让其有鬼做;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,必选午时三刻开刀,不让其做鬼。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,不计时间,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,也无鬼做。

十二时辰对应的生肖

古代人最初给一天内的气象配了代表词。如早晨因太阳出来而植物启动了生长,所以这时辰别名为“木”。到了中午太阳最旺盛,空气中、土地里灼热,所以时辰别名为“火、金”和“火、土”。下午5-7点最干燥,果实糖份最充足,这时辰别名为“金”。到了深夜12点,环境一切冷静,这时辰别名为“水”。

古时今时配上的生肖及原因
子时23:00~01:00(鼠),五行为“水”。
丑时01:00~03:00(牛),五行为“土、金、水”。
寅时03:00~05:00(虎),五行为“木、火”。
卯时05:00~07:00(兔),五行为“木”。
辰时07:00~09:00(龙),五行为“土、水、木”。
巳时09:00~11:00(蛇),五行为“火、金”。
午时11:00~13:00(马),五行为“火、土”。
未时13:00~15:00(羊),五行为“土、火、木”。
申时15:00~17:00(猴),五行为“金、水”。
酉时17:00~19:00(鸡),五行为“金”。
戌时19:00~21:00(狗),五行为“土、金、火”。
亥时21:00~23:00(猪),五行为“水、木”。

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相对应的一种传闻,供参考:

子(鼠)(午夜23时至1时):一天的最后时刻,也是一天的开始。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。 

丑(牛)(凌晨1时至3时):黎明前的黑暗时刻。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。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。 

寅(虎)(凌晨3时至5时):老虎开始活动,属于老虎。 

卯(兔)(清晨5时至7时):太阳东升。属于兔。 

辰(龙)(清晨7时至9时):群龙行西,属于龙。 

巳(蛇)(上午9时至11时):阳光热更强了,属于蛇。 

午(马)(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):阳光最为猛烈。属于马。 

未(羊)(下午13时至15时):暑气将消之时。属于羊。 

申(猴)(下午15时至17时):暑气快过去了。属于猴。 

酉(鸡)(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):夜晚将来临。属于鸡。

戌(狗)(晚上19时至21时):华灯初上。属于狗。

亥(猪)(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):一日将尽,明日将到。属于猪。 

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

十二时辰五行对照表

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,古代每个时辰都是两个小时,用“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”12个字代替,子时是凌晨23:00-1:00,以此推算,申时是15:00-17:00点。

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

十二个时辰对应的五行如下:23-1时为子时属水,1-3时是丑时为太,3-5时为寅时属木,5-7时为卯时属木,7-9时为辰时属土,9-11时为巳时属火,11-13时为午时属火,13-15时为未时属土,15-17是为申时属金,17-19时为酉时属金,19-21时为戌时属土,21时-23时为亥时属水。十二时辰五行有阴阳之分,奇数为阳偶数为阴。

寅卯属木,寅为阳木,卯为阴木。

巳午属火,午为阳火,巳为阴火。

申酉属金,申为阳金,酉为阴金。

子亥属水,子为阳水,亥为阴水。

辰戌丑未属土,辰戌为阳土,丑未为阴土。

未戌为干土,丑辰为湿土。

干土者其中藏火,湿土者其中藏水。   

寅卯东方木,已午南方火,申酉西方金,亥子北方水,辰戌丑未四季土。

少阳见于寅,壮于卯,衰于辰。寅卯辰属木,司春,为东方。

太阳见于巳,壮于午,衰于未。巳午未属火,司夏,为南方。

少阴见于申,壮于酉,衰于戌。申酉戌属金,司秋,为西方。

太阴见于亥,壮于子,衰于丑。亥子丑属水,司冬,为北方。

五行

相生: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
  相克: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

时辰的五行

金行:申时 酉时 最旺 
  木行:演时 卯时 最旺  
  水行:子时 亥时 最旺 
  火行:巳时 午时 最旺  
  土行:丑时 辰时 未时 戌时 最旺